云南:振兴羊肚菌产业发展 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径

云南:振兴羊肚菌产业发展 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径


  【来源】:北青网
【核心提示】:近年来,云南羊肚菌颇受海内外食客的喜爱,尤其是临近节日,云南本土羊肚菌供不应求,脱销成常态。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种植面积逐年提升,基本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近年来,云南羊肚菌颇受海内外食客的喜爱,尤其是临近节日,云南本土羊肚菌供不应求,脱销成常态。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种植面积逐年提升,基本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云南羊肚菌种植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规避?如何客观正确地看待产业发展,促进羊肚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本网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博士,就产业相关问题进行解析。
问题一:云南种植羊肚菌优势有哪些?
赵琪:云南立体气候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在12-22℃之间,完全满足了羊肚菌从播种、原基分化、幼菇形成、成菇收割的全部气温条件。正因如此,云南的羊肚菌种植从单一的“冬播春收”种植模式,逐渐摸索出在不同区域实行“春播夏收”“夏播秋收”和“秋播冬收”的全新种植模式,“四季高效种植”的模式,也实现了云南羊肚菌鲜菇的全年供应。云南作为“野生菌王国”,老百姓对野生菌消费力旺盛,而羊肚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当地的大小餐桌都能看到羊肚菌的身影。伴随云南文旅快速发展,大量国内外游客打卡云南,也会选择羊肚菌作为礼品带走,羊肚菌市场十分广阔。
此外,云南科研力量优势明显,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和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团队都长期致力于对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和产业化推广,成效显著。省委省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十分重视,相关部门资助了部分项目,支持科研团队对羊肚菌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其成果也为云南羊肚菌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问题二:羊肚菌种植如何规避风险?
赵琪:羊肚菌种植存在菌种、环境和管理三大风险。羊肚菌物种共有100多个,可以种植的有9个,其中能够有产量的仅有3个,哪一物种适合在哪些区域种植,大部分人是不够了解的。就菌种本身而言,羊肚菌属低温菌,温度稍高就容易老化、退化,造成这种现象还和做种工艺流程有关,如果不按照羊肚菌生物学特性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料,甚至采取节约成本、缩短周期等行为,都会导致菌种不纯、老化速度加快、退化加速,这是在菌种种源上存在的风险。
云南虽然气候条件优越,但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如遇温度剧烈变化、干旱缺水、空气湿度低等问题,就容易出现原基不分化,幼菇干死、热死或冻死等,造成减产或绝收情况。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羊肚菌的有害微生物增多,或是种植时间长出现环境性拮抗,导致羊肚菌抵御杂菌的能力减弱,羊肚菌自身代谢物同样会抑制自身生长。
羊肚菌种植,风险和效益并存,羊肚菌是一个种植周期短、效益高的农产品,俗话说,“七分靠管,三分靠种”,风险就来自于管理,大部分种植户最开始探索种植时,往往会照搬别人或其他区域的管理模式,生搬硬套、不灵活把握,运用到自己的基地上,是不会获得高产丰收的。
在菌种方面,要对种源进行出菇率、成菇率及抗性等系列研究。筛选菌种的原基、幼菇分化率,系统分析和研究小菇对温度、湿度、细菌的适应性和抗性,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研究。
菌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重要性毋庸置疑。羊肚菌菌种企业“百家争鸣”,质量良莠不齐,菌种市场比较混乱,因此亟需建立“良种”“良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现阶段羊肚菌的经营较为分散,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低,产业链还不完善,都需要逐步形成标准,确保羊肚菌产业从“种”到“收”再到“售”的体系完整。政府的引导和参与很重要,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前、中期尤为关键,当地政府可以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针对不同地区制定适宜的栽培方法,让农民从“想种”到“知道如何种”再到“如何规范化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让羊肚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环境方面,要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气候、土壤等调整种植模式和下种时间。因地制宜考虑遮阳网搭建高度、层数,平、拱棚选择,选择地膜材质和覆膜时间。尤其是对遮阳网下面,小拱棚高度必须每年依据降雨量和光照强度适时调整。同时,一定要避免重茬。重茬要注意更换物种而不是品种,例如今年种植“六妹”,明年只能种植“七妹”或“梯棱”,三个物种间倒茬时,必须进行土壤恢复或改良。土壤的盐碱度和理化性质也需要尤为关注,要避免农药化肥过多造成的土壤原基化和土壤板结。
在出菇方面,要注意催菇水不要变成“催命水”,催菇水要因时而异、因土壤而异、因气候而异地浇水,当土壤湿度足够大、空气湿度足够大时,就要衡量是否需要浇催菇水,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种植户应避免经验主义,尤其不要轻易相信短视频平台的高产经验。种植羊肚菌不仅要提升技术能力,还要注重认知和判断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积累。
问题三:羊肚菌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哪些促进作用?
赵琪:目前,我国的羊肚菌普遍的栽培模式为“冬播春收”的农法种植,周期为当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左右,正好填补这段时间“地上无作物”的空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现有的研究也表明,羊肚菌与一些作物进行套种或轮种的效益更好。
冬季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季节,发展羊肚菌产业,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依据当地的现有设施、设备条件和环境条件,发展羊肚菌特色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带动当地的集体经济增收,成为探索群众致富的新路径。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