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好香菇菌筒转色这一难关

怎样把握好香菇菌筒转色这一难关
    栽培香菇菌筒转色十分重要,它涉及到栽培香菇产量、品质及菌棒后期的污染率,最后决定效益高低。因此,栽培香菇转色一环十分必要。由于香菇独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转色特的特有性,这就要求对成熟菌筒转色管理十分重要。
 
一、怎样把握香菇菌棒脱袋转色时间和方法
香菇菌丝生长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菇农对于香菇栽培转色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1脱袋必须适期  主要应掌握以下特征:菌棒皱褶、隆起瘤状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棒,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不利于原基形成;太晚了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且菌膜增厚,影响正常出菇。
 
香菇菌袋生理成熟标志
 
2.转色是香菇生长发育正常的标志  
    香菇菌丝满袋进入生理成熟阶段,由于光线的增加,氧气的补足,湿度增大,栽培袋内原有营养成分的大量转化以及栽培场地温差等诸因素的影响,生殖生长逐渐成为主要的方面。4--7天后栽培袋表面逐渐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薄的菌膜--"人工树皮"。同时菌丝分泌出一种褐色素,使菌膜逐渐由淡变褐(褐色)。这是菌丝老成的标志,也是生长发育正常的标志。所以转色是管理中的关键。褐色分泌物具有生理活性物质成分,它附着在菌棒表面的菌膜上,一是和菌膜一起保护菌棒,二是具有催蕾促菇的作用。转色的好坏对香菇菌棒出菇的迟早、菇潮潮次、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讲:菌棒表皮褐色深出菇迟,出菇稀,菇体大,质量好,产量高,就是出菇期长;菌棒表皮红棕色的出菇正常,稀密适当,菇体中等,质量好,产量高,出菇期长短适当。菌棒表皮黄褐色出菇稍早,菇较密,菇体小,质量一般,产量较高,出菇期较短。菌棒表皮呈灰白色的,出菇早而密,菇体小,畸形菇多,质量差,产量低,商品产量更低。



外界气温高时可以在棚内地面畦床“从”字形排放
 

外界气温低是进行立体排袋转色
3、控制条件 促进菌棒转色  脱袋排场后,罩紧塑料薄膜,形成较湿的环境,利于菌丝恢复生长,温度控制在20℃左右,如超过25℃,应加强通风或加遮荫物降温。脱袋5、6天后,菌棒表面长满浓白的气生菌丝时,增加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第7~8天开始转色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间,向菌棒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几天,至10~12天转色完毕。
 
4、保暖增光促菌棒成熟  当前气温偏低,部分生产晚的菇农,菌丝还处于生长期,须采取保暖增光措施:在室内关闭门窗,将菌棒“一字”型堆叠,盖上薄膜,四周用稻草或麻袋等围紧并保持室内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刺孔、翻堆(间隔一周,翻一次),缩短日夜温差。
 
二、菌筒转色方式
2.1菌棒不脱袋转色管理 当菌袋上的瘤状物由硬变软后,菌棒表面在不脱袋的条件下变为棕色,即为转色。
2.2.1.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打扎增氧促进生理成熟
 
2.2.1.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2.2.1.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4-8层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2.2.1.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左右。当垛内温度达到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2.2.1.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2.2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菇的快慢与多少。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要顺其自然适度转色,加强管理。如条件适宜完成转色大约需为7--10天,如条件不适宜完成转色大约需为10--15天或更长。转色得最适条件为:温度22±2℃;适当通风;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菌袋内水分保持在50--55%;散射光照。转色期间菌丝分泌的无色透明水珠遇光会变为淡黄色至深褐色,湿度高时分泌的水珠多,湿度低时分泌的水珠少。通常对褐色的汁液要及时排除,否则会造成烂袋,影响出菇。
 
2.2菌棒脱袋转色管理常采用的是脱袋转色法。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太晚了菌丝老化,常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难。脱袋后的菌棒要盖塑料薄膜。当菌棒表面菌丝开始浓白、有一层刚布满培养料表面的菌膜时,要及时增大薄膜内的干湿差,增多掀动薄膜的次数,让其与干燥空气接触,通风次数与通风时间显得格外重要,迫使浓白绒毛状菌丝迅速倒伏,分泌色素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红棕色、具有光色的菌膜。
    脱袋时的气候要在15~25℃,最好是20℃。脱袋前,先将出菇温室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宽的畦,畦底铺一层炉灰渣或沙子,将要脱袋转色的菌袋运到温室里,用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块按5~8厘米的间距立排在畦内。如果长菌柱立排不稳,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横架,菌柱以70~80度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脱袋后的菌柱要防止太阳晒和风吹,这时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5%~80%,有黄水的菌柱可用清水洗干净
 

   脱袋立排菌柱要快,排满一畦,马上用竹片拱起畦顶,罩上塑料膜,周围维持保湿保温。待人全部菌柱排后,温室的温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过25℃。如果温度高,可向温室的空间喷冷水降温。白天温到多加遮光物,夜间去掉遮光物,加强通风来降温。光线要暗些,头3~5天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这时畦内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应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气温高、湿度过大,每天还是要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20分钟。在揭开畦的罩膜我时,温室不要同时通风,将二者的通风时间要错开。在立排菌柱5~7天时,菌柱表面长满浓白的绒毛状气生菌丝时,要加强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增加氧气、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
   当7~8天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每次通风1小时。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柱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2天,至10~12天转色完毕。在生长实践中,由于播种季节不同,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转色的快慢不大一样,具体操作要根据菌柱表面菌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脱袋后,白天的空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0--22℃之间,如果一直处于12℃以下低温,则不利转色。要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如遇到30℃以上高温,会造成菌丝的损伤(烧菌),也同样影响转色和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分化,应在夜间或清晨气温转低的情况下通风,降低菇床或菌棒的温度,脱袋4--5天后开始掀膜通风,逐渐的增加通风次数。光对菇蕾原基有诱导作用。脱袋后菇畦内或菇床要增加通光量,至少要10--40Lix(米烛光),适当接近紫外线(短波长)的波长的光更有利于转色。


     适当厚度的菌皮有防止杂菌污染、保护子实体原基分化、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但菌丝严重徒长,

一则消耗养料或转色不正常;
 
二则菌皮加厚,使菌丝体正常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三则坚韧的菌皮还会妨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生长,畸形菇比率增多。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为
⑴菌袋内菌龄太幼,没完成生理成熟,脱袋太早;
⑵培养基碳氮比不适当,即氮素过多;
⑶通风(通气)少,换气太迟。特别是当菌丝开始浓白,要加大通风量时,却缺少氧气。掀膜通风次数太少,湿度过大,时间太短等。
⑷与种性有关,气生型菌丝发达的更易徒长。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前期注意料的配比,掌握菌龄开袋外,应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间(半天至一天)。使菌棒表面干燥,菌棒不粘手。这种处理若在中午空气较干燥、散射光较强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如果还是徒长,可用5%石灰水喷之强行控制,或用小刀刮掉菌皮,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如果在菌棒菌丝长满袋,未转色就将菌棒转场时,由于外部刺激过重,如运输中过于振动就起到了惊蕈的作用,加之光照、温差、湿度变化频繁,容易造成菌棒不转色就出菇而且是畸形菇。
  综上所述: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显而易见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保证香菇商品产量,所以在香菇栽培的后期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利于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